吉林办公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1|回复: 1

企业文化,决定于企业的生存逻辑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5

帖子

12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2
发表于 2023-1-9 17:0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很多企业,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。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?
要了解企业的文化,必须要了解人类的文化是什么?人类文化有什么特点?
以下引用于王东岳老师的课程:
文化这个东西具有三大特征。
第一叫生存结构,也就是你面临生存环境,生存条件以及你自身的生存需求之间的组合关系。这个东西是文化得以发生的第一根基。我把这个东西叫生存结构。

第二思维方式。由于文字符号的不同,导出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分野,从而导致东西方文化内涵的巨大分裂,由此形成东西方文化各具的基本特色,这叫思维方式。

第三叫遮蔽效应。我们一般人理解,说文化天然具有拓展性,这个说法是很有问题,大家一定要明白,人类的任何文化,人类的任何思想模型都与真理无缘。既然我们的任何文化和思想模型都不是真理,那么它为什么能够成为有效维护我们生存的体系?是因为它构成了一个自洽的封闭结构系统。我们在这个自洽的封闭结构系统的笼罩下,获得安宁。因此文化天然不具有拓展性,反而具有遮蔽性。文化只有在对撞和交流的过程中才发生拓展效应。这是各位必须深切理解的。
非常赞同王老师的思想和研究结果。以此,我们讨论企业文化,那么,企业文化也逃不出这三个特性。生存结果,思维方式,遮蔽效应。
今天,我们谈谈“企业文化,决定于企业的生存逻辑”。
企业文化,看起来很高大上,很不接地气,我们将企业文化凝练成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,很类似套话或者是鸡汤,但是,只要我们认真思考,其实,企业文化的每个字,都来自企业对自身生存的思考和路径,也就是说,企业面对生存问题,只有用这样的文化,来决定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,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。
我们举个例子:
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,微软当时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?
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微软的管理实践已验证了这句中国古话的正确性。在很多企业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这句话的时候,微软却率先做到了;当我们将这句话作为失败后的一支安慰剂的时候,微软却已经将其作为了实际工作的指导理念。
为什么是”失败是成功之母“呢?因为,这就是科技公司的生存结构。如果不能取试错,那么,科技企业就没有创新,没有创新,科技公司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。因此,这句话,就是微软的生存逻辑。也就是微软的企业文化。


我们再来看看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:
客户第一,员工第二,股东第三
这就是我们的选择,是我们的优先级。只有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,员工才能成长,股东才能获得长远利益。
因为信任,所以简单
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,最脆弱的也是信任。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是建立信任、珍惜信任的历史。你复杂,世界便复杂;你简单,世界也简单。阿里人真实不装,互相信任,没那么多顾虑猜忌,问题就简单了,事情也因此高效。
因为信任,所以简单
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信任,最脆弱的也是信任。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是建立信任、珍惜信任的历史。你复杂,世界便复杂;你简单,世界也简单。阿里人真实不装,互相信任,没那么多顾虑猜忌,问题就简单了,事情也因此高效。
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
在阿里最困难的时候,正是这样的精神,帮助我们渡过难关,活了下来。逆境时,我们懂得自我激励;顺境时,我们敢于设定具有超越性的目标。面向未来,不进则退,我们仍要敢想敢拼,自我挑战,自我超越。
此时此刻,非我莫属
这是阿里第一个招聘广告,也是阿里第一句土话,是阿里人对使命的相信和“舍我其谁”的担当。
认真生活, 快乐工作
工作只是一阵子,生活才是一辈子。工作属于你,而你属于生活,属于家人。像享受生活一样快乐工作,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地生活。只有认真对待生活,生活才会公平地对待你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,我们尊重每个阿里人的选择。这条价值观的考核,留给生活本身。
看到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,各位可以仔细思考一下,这些是不是他们这家企业生存的结构呢?如果他们不这样做,能生存下去吗?
因此,企业文化,没有什么高大上的,其核心速求是”求存“,就是获得生存。因此,企业文化,来自于企业的生存逻辑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3

帖子

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7
发表于 5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站位支持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吉林办公社区

GMT+8, 2025-4-7 09:56 , Processed in 0.12889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