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办公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62|回复: 1

一文看懂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的关联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5

帖子

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9
发表于 2022-9-22 17:44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自从接手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以来,一直对文化的事颇为关注。上次写了一篇如何从零开始做公司的企业文化?  的小文,有兴趣的可戳。月初和友人聊天,谈及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的关联,又引发了我深一轮的思考与好奇。

比如以下问题:

我们知道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往往相伴而生,即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业务战略打法,也自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风格。那么,内生的文化与外延的战略如何呼应与传递?文化是否能推动战略的发展?战略是否会倒逼文化的变革?企业文化与外宣公关是否可以互为补充、借力打力?如何从企业文化着手,通过人和策略以促生对公司战略“弹药库”的良性补给和正向循环?

本文围绕以上问题,试探一二。

先来看战略的定义

战略一词,并非现代词汇,来源于古代的军事术语。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:战,即战争;略,即谋略,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。清朝陈澹然在《寤言二 · 迁都建藩议》中有言:"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"由此知,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再看企业文化的定义:

上篇虫姐文章写道,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的人们如何相互作用和一起工作的总和。

从社会角度来说,文化是一个群体的集体知识和成就,通过行为习惯、艺术、音乐、食物、宗教和语言来表达。文化为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奠定了基础,公司文化也是如此。它是一套共同的信念、价值观、态度、标准、目的和行为。

换成大白话来说,企业文化就是在公司做事的习惯方式,企业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。

企业文化归根到底不外乎三个字:人、事、梦,换成三个关键词就是: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也就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做事、造梦




(配图)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:目的、结构、关系、领导力、奖励和有用的机制

由此可见,战略和文化二者的区别:一个要求物质生活,一个追求精神世界;一个提倡追名逐利,一个希望修身养性。貌似相违的天秤两端,我们如何将二者融会贯通、得以致用?

一切没有战略目标的文化倡导,都是耍流氓!

我们知道,但凡前瞻的优秀企业,战略至少提前5-10年的布局。而组织变革是企业战略的先行军。

以阿里为例:1999-2005年,阿里主营打造“B2B电子商务平台”;2007-2011年,聚焦淘宝,拆分“C2C、B2B、搜索”三个部门开启大零售转型;2012年,布局七大事业群,推出阿里云;2013年,将七大事业群拆分为25个事业部,马云评价为”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、文化变革”,当时内外交困。2015-2018年,打造“小前台,大中台”架构。2020年,我们都听见杭州飘来的蚂蚁集团“财富自由”的欢呼声,至此,阿里布局的电商、金融、物流、云计算、新零售、物联网、O2O、人工智能等战略地图已徐徐展开。




(配图)网图招商证券文件

再看腾讯,由于一直是产品思维,目前最王牌的两个产品是社交和娱乐。其余的业务打法,总是让人有一种边走边看、不慌不忙的佛系随性。腾讯人也总是缺了几分狼性,多了些许迷之自信。富家少爷公主应该就是长腾讯这样吧。好在还有张晓龙这张王牌,总是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惊喜,比如当年的微信、小程序,如今寄予厚望的视频号。




(配图)张小龙,来源网络

就像达芬奇画的鸡蛋每一个都不一样,每家企业的战略都肯定有所不同。之所以战略无法复制,因为企业的战略与文化息息相关。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是长期以来企业文化给集体和个人的不断渗透,由此形成的文化竞争力。因此,文化是战略的补充,文化的倡导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,以匹配战略的实现为衡量尺度。




(配图)例:企业生态架构

诚然,制定战略不能靠拍脑袋、闭门造车。要想看清未来,就得在业务的最前沿游泳。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得在水里泡着,才能感觉到市场的温度。我们公司企业文化里有一句改编的老话也表达了同样观点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,学思未行则废。”翻译过来是,保持思考、脚踏实地、方能进取。

战略与文化是如何互相渗透的?

只需想明白一点:战略是由人制定的,人是企业文化下组织关系的主角。人们在制定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,必然会受到内部文化(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)的影响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文化影响着战略的形成。同时,在管理者制定完成战略之后,战略的布局里包含的要求:产品、市场、对手、管理、组织架构和人等等,反之又倒逼文化的变革与成长。

因此,战略与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、互相促进、互相渗透。
再来看一个金融行业的例子:招商银行
招商银行自1987年成立以来,总共只更换过两次行长。第一任行长王世祯一直任职到1999年。而后由著名的银行家马蔚华接棒。马行长在任14年后,2013年交接给田惠宇行长。招行在前两任银行家领导下的时代里高速成长,“一卡通”+“一网通”为招行的零售业务奠定了深厚根基,也造就了招行A股市值前10、股份制银行最高市值的传奇。
2013年,田惠宇接任招行行长。借助“一体两翼”,打造“轻型银行”。对比总部同在深圳的某股份银行,员工一直不知内部论坛为何物,仅需从上至下一以贯之的高度协同发展就够了。相比之下,招行真的算是以员工为本,勇于内部自我变革。
2019年7月,招行内部平台蛋壳的一则热贴《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?》流出并引起网络热议,内容直言不讳,痛击陈弊。文章让招行“领导不俯视、员工不仰视”的对话型企业文化出圈。“开放与融合的最底层,是文化的蝶变”;“轻型银行转型到最深处,就是轻型文化”。




(配图)文章节选,不了解的可网络搜全文
同年11月,一则《清风公约》的发布,标志着招行塑造“开放、融合、平视、包容”的企业文化的坚定决心。“7万多名招行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,牵引招行与亿万客户形成心灵共振,构筑招行最宽的护城河。”---将员工的价值观上升至如此高的地位,在国内企业中也实不多见。




(配图)招行《清风公约》
古代打仗先算“道天地将法”,道就是:得人心,得人心者得天下。好的文化会促进战略达成,好的战略又会塑造好的价值观文化。
最后,企业如何做好战略与文化的有效补给呢?四种方式供参考:
1、 明确目标。做战略布局的时候,就明确好目标。通过将战略目标的方案拆解,分解为各种短期计划、行动方案和操作流程后,同步提炼好企业文化目标。企业文化目标源于公司战略目标,二者保持逻辑一致性。
2、 充分信任。高效的组织需要相互信任、合理授权以及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。信任是打造企业文化的基础。打造企业文化战略首先需要建立信任体制,这种信任不应受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变革而动摇。员工信任企业就是伟大的企业文化。
3、 建立渠道。有了高效的组织,还需要建立通畅的渠道,包括上传下达、信息呈递。比如内刊、内网、公众号、企业文化墙、海报、小视频、内部论坛、小信箱等等。企业向员工开放沟通渠道,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,建立一种人人都拥有话语权的文化氛围,让员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。就像母校一样,只允许我们自己说不好,一旦外人非议,拼了命也要维护。
4、 把握好执行力和灵动感。通过动员和宣贯,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和愿景,使大家理解企业文化战略的实质,达成需要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执行力。同时,企业文化也应该像人一样,赋予它生命与灵动感。制度是死的,企业文化本就是在公司冷冰冰的制度之外,希望能给予企业更多的温情。因此,规则之下,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与宽容度,员工会更满意、更有动力。

其实写了这么多,在44期虫姐饭局里,一顿饭的工夫,七七八八都有了答案。(哈哈,这个结尾没想到吧?)




【公众号引申阅读】

关于我的人间四月:
老家的年 手作步道 聊聊综艺 青春时代 隐秘角落  初试娱文
荷兰自驾 至爱难忘 郴州攻略 土国攻略  婺源攻略 入坑之前  磨房百公里

关于我的聊慰平生:
谈网易门 漫谈中台 金融品牌  职业规划 信息管理
公关大法 闲扯李志 回望大运 公益向阳 企业文化

掘地三尺:
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辗转反侧
缘来就是你 那年的无人机 那年夏天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3

帖子

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5
发表于 2022-9-22 17:44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虫姐,有微信可以了解一下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吉林办公社区

GMT+8, 2025-4-19 03:20 , Processed in 0.153479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