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办公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9|回复: 0

关于企业文化你不得不知的事儿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2

帖子

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
发表于 2023-2-14 21:24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基业长青的秘诀

身在职场中的你,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:“一年企业靠运气,三年企业靠经营,十年企业靠制度,百年企业靠文化。”事实上这句司空见惯的话,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领域的共识。可见,支撑企业基业长青的,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。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真的如此之大吗?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了解一下。


在日本有这样一家企业,它成立于公元578年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,在日本依旧是同行业内的翘楚。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——金刚组。金刚组的核心业务是寺庙建设,它建造了日本历史上第一座寺院——四天王寺。作为家族企业的金刚组,一千四百年间世代相传,已有40多代堂主(相当于总裁)。一千多年的历程中,并非一帆风顺,也曾历经坎坷。19世纪日本“明治维新”后,国内反佛教运动兴起,金刚组的业务量急剧减少,经营困难;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,也使金刚组陷入了经营困境;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更是让它差点“退出历史舞台”;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,金刚组面对高额债务宣布重组……然而,它是凭什么躲过了一劫又一劫的呢?


企业文化的力量

它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,得益于其历尽沧桑而不褪色的经营信念:
(1)坚守主业。金刚组始终坚持寺庙修建这一主营业务,无论经济环境是繁荣还是衰败,无论企业状况是兴旺还是惨淡,从不放弃核心业务。这成为决定其生死的企业信条。
(2)内部竞争。在“总堂”之下,下设多个“分堂”,各堂之间相互竞争,不断推动其技术的精进和管理的提升。因而,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。
(3)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,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同组织,踏实工作,辛勤付出。
当然,金刚组之所以成功的信念不止于此,但由此可见:经久不衰的文化才是基业长青的基石。


企业文化是什么

这些传递了一千多年的经营信念,便是金刚组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。既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如此重要,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?我们来看一下权威解答。


这一定义来自于,被誉为“企业文化之父”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·沙因。这段话读起来比较晦涩难懂,我们可以稍做解释: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人们在解决外部资源获取(资金、原材料、市场、客户、政策等资源)和内部资源整合(如何分配人力、财力、物力等使其发挥最高效率)时,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正确的做法,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人们条件反射式的直觉和下意识的行动。它在经历过无数次验证之后,已经成为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一种习惯。
企业文化有何用

严格的说,文化并无优劣之分,只有适用与否。对金刚组而言,“坚守主业”是推动其成功的文化秘诀;而对诺基亚来说,坚守主业只会羁绊它发展的脚步。纵览诺基亚的发展历程,其成功背后的文化要素恰恰是敢于“放弃主业”。我们都知道诺基亚在多年以前放弃了手机业务,但是今日诺基亚已跻身于全球通讯行业第一梯队,是华为的有力竞争对手。那么适用度高的企业文化究竟具备哪些特点(作用)呢?


(1)清晰的组织定位。企业文化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认清自己,界定自己,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员工和市场,我们做什么、不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。
(2)明确的价值主张。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等同于该组织内部共享与共识的“哲学”。哲学,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。因而,企业的“哲学”,就必然要回答几个问题:一,我们对世界的观点是什么;二,我们判断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是什么;三,我们做事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。
(3)高度的战略匹配。著名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曾说:“对文化来讲,战略是早餐,技术是午餐,产品是晚餐。文化可以把后面其他东西都吃掉。”对任何组织而言,文化的匹配都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。企业战略要靠人来实现,而对于人来讲,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思想与信念。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,可以众志成城,也可以一盘散沙。让人们众志成城的从来都不是战略,而是文化。
(4)对经营管理的指导。在中国,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,但却有这样一家企业,三百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,坚守使命。这就是中药行业的佼佼者 —— 同仁堂。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,这是同仁堂始终坚持的文化信念,这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其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,成为支撑其成功的核心要素。挂在墙上的文化,是一文不值的。世界第一CEO杰克·韦尔奇曾言:“只有靠领导人不断传递、沟通,并用酬赏加以强化,愿景才会跃出纸面,拥有生命力而不流于口号。否则,愿景的价值,还不如印愿景的纸张。”
(5)对员工行为的引导。埃德加·沙因教授说,文化是“共享的基本假设”。既然是“共享”的,那么组织中的所有人都应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一份子。大多数企业都有一整套完整的“员工行为规范”,当然这是必要的,但却不那么重要。从文化的角度而言,这种“规范”是为员工划出了底线,并告诉员工不要做错误的事也不要错误的做事。而文化真正要做的,是激发员工的热情,引导大家主动做正确的事并且把事情做正确。
如何塑造适用度高的企业文化

适用度高的企业文化,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。然而,如何塑造这种文化呢?简单的说,十二个字:挖出来、讲出来、传开来、做起来


挖出来 —— 锁定企业文化导向
自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兴起后,有众多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提炼企业文化的思路和方法。有的从价值链出发,有的从经营与管理出发,相互之间差异较大。但无论何种方法都逃不过一个词 ——“时间轴”,即“昨天、今天和明天”。我们首先要回首昨天,是哪些关键的文化要素支撑了我们昨天的成功;然后我们要直面冷酷的现实,理一理企业内外面临的问题和难题;最后要思考一下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锁定当前以及未来企业文化的核心导向。
讲出来 —— 形成文化理念体系
既然锁定了企业文化的导向,那下一步就该加以提炼并表述出来,不仅要心里明白,还要说得出来。第一步,搭建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理念架构。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等名词是最常见的,但同时还有一些诸如企业精神、经营理念、管理理念、人才理念、客户理念等等。无论如何搭建这个架构,都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:一,不要繁琐复杂;二,不要长篇累牍;三,不要无中生有。文化理念是写出来,让人们认识、理解并产生共鸣的,长篇大论的东西没人喜欢看。此外,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“共识”。如果在文化理念形成的过程中只是由少数人参与进来,比如领导团队,这是片面的,文化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更大范围的参与,更多频次的共识,才能形成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文化。
传开来 —— 广而告之
当我们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表达出来之后,就要扩大共享,强化共识。对内,传播文化理念,提升认同,凝聚意志;对外,传递价值信念,赢得市场共鸣,扩大品牌影响。企业可以选择多种载体来强化这种传播,比如文化手册、文化上墙、文化创意产品、文化宣传片等等。然而,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是人,尤其是领导团队。他们应该成为文化宣传的第一责任人,要在不同的场合、不同的时间不停的讲本企业的文化理念,要讲到让人耳朵生茧的地步。
做出来 —— 让文化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工作行为
这是最难的一个环节。任何企业都不应该让文化理念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号中,而是应该让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。企业文化的适用性,在企业各个层面上应该是全方位、无死角的。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,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操作流程,无论是开会讨论还是各自工作,都应该遵循企业文化的价值倡导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是绝不能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的。文化对于组织管理和个人工作的渗透是不能一蹴而就的,而应是持续强化的。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,但在具体操作之前,首先要突破的是思维的屏障。这个屏障便是如何让“文化落地在”员工当中由“被动”变为“主动 ”。(关于如何由被动变主动的方法,组织文化官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阐述。)
文化是企业的一盏明灯,它照亮的不仅是员工的心灵,还有企业的未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吉林办公社区

GMT+8, 2025-4-10 18:22 , Processed in 0.082462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